图片来源:国家保密局
什么是国家安全?
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。国家安全不仅涵盖传统领域,更与金融安全、资本市场稳定息息相关。值此十周年之际,让我们聚焦资本市场新“国九条”及“1+N”政策体系,共同了解这些政策如何筑牢金融安全基石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新“国九条”: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“路线图”
2024年4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简称新“国九条”),作为继2004年、2014年后第三个纲领性文件,新“国九条”以“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”为主线,提出未来5年、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阶段性目标,为资本市场改革绘制清晰蓝图。
核心措施包括:
· 严把入口关:提高上市标准,禁止“清仓式”分红,强化发行审核,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。
· 严格持续监管:加强信息披露、规范股东减持、强制分红监管,对长期不分红企业实施风险警示,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。
· 畅通退出机制:严格执行退市制度,打击“壳资源”炒作,促进市场优胜劣汰。
· 推动长期资金入市:优化社保、保险、理财资金入市机制,鼓励中长期投资,增强市场稳定性。
· 强化法治建设:完善证券犯罪追责体系,推动行政、刑事、民事立体化惩戒,大幅提升违法成本。
“1+N”政策体系:全方位护航市场稳定
新“国九条”发布后,证监会协同各部门推出“1+N”配套政策,形成覆盖发行、交易、退市、机构监管等全链条的治理框架。
重点领域突破:
· 发行与退市改革:修订《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》,严控IPO节奏;发布退市新规,2024年退市企业数量同比显著增长,加速市场出清。
· 交易监管升级:规范程序化交易、限制“绕道减持”,暂停转融券业务,维护市场公平。
· 机构监管强化:要求证券基金机构回归主业,严查“拜金主义”等行业乱象,培育健康投资文化。
· 科技与绿色赋能:出台“支持科技企业16条”“科创板8条”等政策,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、绿色低碳领域,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的建设
作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核心要素,企业应提供建立、实施、维持与完善商业秘密管理制度所需的人力资源,构建一套由企业最高管理者、专门的管理机构及各运营部门内的管理人员组成的体系化管理组织,负责企业的商业秘密管理工作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要遵循分类管理、最小接触、全流程管理、合理利用四大原则。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商业秘密相关风险,企业需要有组织、有计划地进行内外部人员、涉密载体、涉密区域的管理。
因此,企业应对内部人员开展覆盖入职、在职和离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强化员工保密意识,确保员工了解并践行相关保密义务。企业在对外交往中应注意一方面保护己方商业秘密,防范泄露秘密信息;另一方面,避免在对外交往中不当披露和使用他人保密信息,导致商业秘密纠纷和诉讼,通过签订保密协议、限制信息发布和第三方保密信息审核、涉密信息遮盖等方式做好涉密信息管理。对于涉密载体的管理,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涉密载体,并明确职责权限,规范硬件配置与使用管理,通过信息系统和软件安全措施、访问权限与日志管理等方式,确保各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。
★ ★ ★
国家安全,人人有责;资本市场,你我共护!以新“国九条”为指引,“1+N”政策体系正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迈向更开放、更透明、更稳健的新阶段。让我们携手行动,为筑牢金融安全防线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!
通讯员:丁丽萍
责 编:张玥寒
审 核:高云涌